top of page

新光戲院數字重生:聯合傳訊發起VR文化保育計劃

香港著名粵劇殿堂新光戲院將於 2025年3月3日正式熄燈謝幕,這座承載本地戲曲文化記憶的線下劇場或許即將走入歷史,但其文化價值不應就此消逝。為了讓這座粵劇殿堂在數字時代得以延續,聯合傳訊香港有限公司(下稱「聯合傳訊」)發起VR 公益文化保育計劃,透過數字技術保留新光戲院的歷史記憶,讓這座文化地標的光輝繼續流傳。


作為公益項目,該VR 全景導覽於2025年3月3日起在新光戲院官網正式上線,公眾可透過720度沉浸式 VR 全景導覽,在線參觀戲院的大堂、舞台、觀眾席、化妝間及歷史展區,隨時隨地「走進」新光戲院,重溫昔日戲曲盛景,讓新光戲院在數字世界中繼續閃耀。鏈接: http://www.sunbeamtheatre.com/hk/vr.php



新光戲院不僅是一座戲曲殿堂,更是一部承載粵劇發展的活歷史。此次 VR 保育計劃,並不只是對戲院建築的數字重現,更是對其文化內涵的精細保存。觀眾可以透過VR探索戲院內珍貴的歷史印記,包括粵劇戲班不可或缺的華光師傅神位,戲班在正式演出前皆會敬奉,以祈求演出順利。此外,VR全景展示了紅線女、梅葆玖、尚長榮等戲曲大師的親筆墨寶,見證粵劇與京劇藝術的傳承與交融,以及藏有慈禧太后真跡。


除了戲曲文化,VR 亦完整記錄了新光戲院的建築歷史與象徵意義,例如位於大堂自 1972 年沿用至今的108 盞波波燈,寓意佛經「人有108種煩惱」,期望觀眾可以借助戲中智慧面對煩惱。此外,二樓珍藏的舊式電影放映機、菲林膠卷以及戲飛等,讓人重溫香港影視文化的黃金時代。每一個細節,皆可透過 VR 內的互動熱點點擊深入了解,讓觀眾不僅能「看見」戲院,更能「理解」其文化脈絡,使這場保育計劃成為真正的歷史傳承。


數字共融,讓文化體驗無界限

這項VR 文化體驗不僅方便易用,更考慮到數字共融,確保長者亦可輕鬆使用。與一般需要專業 VR 設備的體驗不同,新光戲院的 VR 項目採用網站平台,只需電腦或手機即可輕鬆瀏覽,讓不同年齡層的市民都能無障礙地重遊場館。請參閱下方VR 全景導覽使用步驟圖片,了解如何逐步使用 VR 體驗。



文化傳承,需要科技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

53年來,新光戲院一直是香港粵劇及影視文化的重要場地,見證無數經典劇目的上演,其文化價值無法取代。粵劇於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入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,成爲香港的世界級非遺文化。但近年來,戲院營運及戲曲文化的傳承皆面臨挑戰。意識到保育的緊迫性,聯合傳訊迅速動用各種資源,運用VR 等技術,全面記錄新光戲院的內部結構、歷史氛圍及文化背景,讓這座殿堂能夠在數字平台永久保存。


聯合傳訊合夥人韓冰先生表示:「新光戲院不僅是一個劇場,它更承載著香港粵劇演藝藝術的精髓。我們希望透過 VR 讓這個文化地標得以長存,讓各位公公婆婆,以及未來世代仍能感受它的魅力。」



聯合傳訊呼籲香港政府、文化機構及企業積極投資數字文化保育,讓更多本地歷史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透過數字技術得以延續。這次新光戲院 VR 項目證明,透過迅速行動及跨界別合作,我們可以挽救即將消失的文化資產,保留香港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。


韓先生補充:「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,香港這些文化地標或非遺文化將會『被消失』。這個 VR 項目只是一個起點,我們希望可以啟發更多人投入文化數字保育,讓香港故事得以世代相傳。」


聯合傳訊是香港的一間政策倡導和傳播機構,一直致力推動數字包容與文化保育,積極參與國際數字科技與文化項目,包括ITU(聯合國旗下的國際電信聯盟)、APEC(亞太經合組織)及 BRICS(金磚國家),倡導「科技向善(Tech for Good)」,促進科技應用於文化保育、青少年教育及社會發展。今年,聯合傳訊將主導APEC 數字科技賦能長者研究項目,透過數字技術幫助長者克服數字鴻溝。
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